广场舞比赛基本知识点
2018-03-11

一、广场舞定义

广场舞是一种在宽阔场地上以健身操类、舞蹈类等表现形式,在音乐伴奏下徒手或持轻器械进行身体锻炼,能够强身健体、愉悦身心的群众性集体运动项目。

二、广场舞比赛

1.规定套路

1)国家体育总局、文化部审定并推出的广场舞。

2)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、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审定并推出的广场舞。

2.自选套路

各参赛队自行创编或选编的广场舞。

3.参赛人员要求

每支参赛队伍选手人数8-16人,性别不限(鼓励男性参加)。

4.成套动作时间

1)规定套路按照规定时间严格执行。

2)自选套路动作时间为3分钟—430秒之间。

5.比赛场地

广场舞比赛场地为适合运动的室内外平整场地,场地大小为18m×16m,标记带为宽5cm,属于比赛场地的一部分。标记带与场地四周的安全距离不少于3m。比赛场地背景应显示主办、承办单位的名称、徽标及比赛名称等。比赛场地距离裁判员坐席位置不少于5m

6.比赛音乐

规定套路音乐由大会提供。自选套路音乐不限,但必须音质清晰,如因参赛队音乐制作问题,导致在比赛时出现音乐播放不清晰或意外中断、终止比赛等问题,由参赛队自行负责。

7.服装、轻器械

1)参赛队员着装需适宜运动,符合成套动作风格,禁止任何不文明、不健康的元素;必须穿着合适内衣、不得过于暴露;禁止佩戴可能伤及自身或他人的配饰。

2)可根据表演需要穿着不同款式的比赛服装,但服装必须与比赛内容、音乐风格和谐统一。允许参赛队员化淡妆,可以做发型,但头发不能遮脸,不得造型怪异。

3)比赛时可使用手持轻器械,且具有健身性、安全性。

.评分方法

1.分值及评分方法

1)成套动作满分为100分。

2)裁判员的评分精确到0.1分。裁判员的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、一个最低分,其余裁判员的平均分即为裁判员评分,再减去裁判长减分即为最后得分。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三位。

2.成套评分

1)规定套路:完成(70分)、艺术(30分)

完成(70分)

完成:是指团队动作完成必须准确无误。包括一致性40分、动作质量30分。

一致性:是指团队完成动作整齐划一的能力。

动作质量:是指在动作完成过程中,通过自身能力表现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和优美的身体姿态。

艺术(30分)

艺术:是指完整结构成套动作的艺术性表现能力。

错误减分

错误减分

小错误

轻微偏离正确动作

每次减1

中错误

明显偏离正确动作

每次减2

大错误

严重偏离正确动作

每次减3

严重错误

身体因失去控制而摔倒以及非正常触及地面

每次减5

一致性

队员间动作不一致、动作与音乐不一致

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漏做动作

每漏做1-4拍动作

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附加动作

增加规定动作以外的动作

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队形变化少于5

队形变化每少一次

每次减2

场地利用不合理

未合理利用场地

酌情减1-2

 

2)自选套路:编排(50分)、完成(50分)

编排(50分)

是指采用艺术手法展示成套动作风格、动作、音乐、队形变化等元素。包括:健身的科学性30分、成套的艺术性20分。

1)健身的科学性:成套动作编排遵循科学健身的原理,体现科学性、健身性、创新性,不得出现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动作;动作难度适合参赛者的年龄特点、身体能力和运动水平。

2)成套的艺术性:是指成套动作内容丰富、风格突出、变化多样,充分体现艺术表现力。

完成(50分)

是指整套动作的完成必须准确无误。包括:动作质量20分、一致性30分。

1)动作质量:是指在动作完成过程中,通过自身能力表现出准确的动作技术和优美的身体姿态。

2)一致性:是指团队完成动作整齐划一的能力。(10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编排减分

成套风格不够突出   

最多减2

动作编排欠合理

最多减2

操类与舞类等没有结合

最多减2

动作难易程度不适宜

最多减2

运动负荷调节不科学

最多减2

队形变化不流畅、不合理

最多减5

音乐制作不够专业、音乐与动作不协调统一

最多减2

服装与成套动作风格不一致

最多减2

比赛时动作停顿一个八拍

每次减1分,最多减3

动作选择超出参赛队员的能力范围

最多减2

出现禁止动作(禁止动作包括:各种抛接、翻腾、托举、桥等动作)

最每次减2

场地利用不合理

酌情减1-2

 

错误减分

小错误

轻微偏离正确动作

每次减1

中错误

明显偏离正确动作

每次减2

大错误

严重偏离正确动作

每次减3

严重错误

身体因失去控制而摔倒以及非正常触及地面

每次减5

一致性

指队员间动作不一致、动作与音乐不一致

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器械掉地

器械掉地并迅速捡起继续比赛

每次减1

 

3)裁判长减分

裁判长对比赛的过程进行监控,并对下列情况酌予减分

裁判长减分

比赛时失去器械

每人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装束散落于地面或界外

每人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被叫到后20秒内未出场表演

2

参赛队员比赛时出界

每人每次减1分,最多减5

参赛队员比赛中途上下场

每人每次减2

参赛队员的着装仪容不符合规定

3

参赛人数与要求不符合规定

5

成套动作时间不足或超时

5

 

四、编排要素解读

1.健身的科学性

动作设计合理,有明显的头、肩、肘、腕、胯、膝、踝等主要肢体关节动作,到位而不过分夸张。运动员在场上不得长时间持续停顿(相对静止),且不得中途上、下场。依据全员参与原则,完整作品的参演人员需做到同进同出同劳动,而不是着重表现某个个体或其中小部分群体。

2.元素多样方面编排要求

操、舞类动作有机融合,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动作的健身功效,动作元素丰富多样,充分发掘轻器械的健身属性。

3.科学适度方面编排要求

动作设计能难易适当,强度适中,运动复合调节科学合理,符合习练人群年龄特征和人体生理特征,健身作用明显,适合大众健身。不允许出现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不安全动作和人体抛接、翻腾、托举、桥等难度动作、危险动作。

4.不允许出现的编排

不允许出现舞台化、情节化的编排。

不得出现任何危及练习者身体健康的危险动作及反关节动作。

不得出现任何技巧类及抛接类的难度动作。

不允许出现轻器械的技巧和抛接动作。

5.艺术的表现性

6.风格编排要求

成套动作风格突出、形式多样。

7.队形编排要求

队形变化新颖,场地空间运用合理(新颖、丰富、美观、流畅,队形变化一般不少于5次且形式不想雷同)。

8.音乐编排要求

与动作编排相一致,音质清晰,制作专业。

9.服装编排要求

运动员着装需适宜运动,符合动作于曲目风格,无不文明、不健康元素,不得影响动作展示或存在安全隐患;不得佩戴可能伤及自身或他人的配饰。

五、技术动作特点

1.健身操基本特点

健身操的基本体态

两腿伸直并立,两脚自然成小八字,头颈、躯干、腿在一条垂直线上,直颈、挺胸、立腰、收腹、夹臀、提气,两肩放松下沉,两臂自然下垂,目视前方。显示出人体的曲线美和高雅的气质

健身操的基本步伐

健身操根据动作完成的形式不同,可以将基本步法分为五类

A 交替类:踏步、走步、“一”字步、“V”字步、漫步、后踢腿跑

B 点地类:脚尖前点地、脚尖后点地、脚尖侧点地、脚跟前点地

C 迈步类:并步、迈步点地、迈步吸腿、迈步后屈腿、侧交叉步、并步跳、小马跳、迈步吸腿跳、迈步后屈腿跳、侧交叉步跳

D抬腿类:吸腿、摆腿、踢腿、弹踢、吸腿跳、摆腿跳、踢腿跳、弹踢腿跳、后屈腿跳

E 双腿类:并腿跳、弓步跳、开合跳、膝弹动、踝弹动、半蹲、弓步、移重心

健身操的基本特点

健身操动作以操化动作为主,注重动作展现。肢体伸展时自然平直,弯曲动作则有着明确的角度。每个动作都有清楚的开始与结束,动作结束时有明显的停顿。一般没有表现性动作、再现性动作。动作节奏鲜明,多有重复动作,角度多变,形式多样。

 

2.健身舞蹈的基本特点

以舞蹈动作为主,注重艺术展现。肢体伸展时直、曲有机结合。单一动作的开始、结束不很明显。以“表现性动作、再现性动作和装饰性联结动作”为基本元素进行组合。动作节奏或强烈或舒缓,但重复动作较少,富于变化。

六、民族舞介绍

1.藏族的基本体态与动律

基本体态

含胸曲背、双臂自然下垂,重心略前倾

基本动作

自然位:脚跟并拢,脚尖略分开。

丁字靠步:脚站丁字步,前脚勾脚,脚跟着地。

扶胯位:脚站自然位,双手手掌扶于胯上,掌根贴胯,手腕压于胯上。

退踏步:1-  右脚后撤步,脚掌着地,右前后摆手。DA-  左脚原地踏落。2-  右脚自然向前踏落,左前后摆手。

长靠(三步一靠):双手扶胯自然位准备,右脚起向右三步,身体随步伐往2点方向有随动。第四步左脚靠步,同时身体转向8点。(要做到每一步都有屈伸)

撩步:双手扶胯准备,第一拍左脚向前迈步,然后右腿膝盖主动向上带动小腿,第二拍腿自然落下。

三步一撩:前面三步平步,第四步撩步。

训练的要点和意义

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名族,他们善于以歌述怀,借舞抒情。在舞蹈动律上,膝部的屈伸和颤动是主要特点,藏舞的手臂动作都是附随而动的,膝关节无论颤动还是屈伸,都需要保持松弛的状态,兼有柔韧性和弹性。

2.蒙族基本体态和动律

基本体态

提胯、立腰、拔背、敞胸、重心略往后呈微靠势。目光远视,气息下沉。

基本手位

一位:两手于小腹前平伸,肘略弯曲,手心向下,手指斜对。

二位:两臂于体侧斜下方平伸。

三位:两臂侧平举,手心向下。

四位:两臂斜上举,手心向下。

五位:两手胯侧按掌,指尖相对

六位:两手屈臂,手指点肩,大臂平抬。

七位:双手握拳,拇指打开,虎口叉于腰间,手背向上。

八位:两臂于体后按掌,臂成弧线,两肩后夹。

硬腕

双手手腕主动的有弹性地上提下压。(重拍向上)

脚位

八字位:小八字,大八字

点步位:小点步位(前腿膝略屈),中点步位(前腿直),大点步位(后腿略蹲,重心后靠)

踏步位:小踏步位,中踏步位(两腿膝部相靠,略蹲),大踏步位(弓箭步)

硬肩

手叉腰准备,右肩向前同时左肩向后,交替进行。动作干净利落。

训练的重点和意义

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,热情奔放,风格独特。动作多以抖肩、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,热情开朗的性格。脚下步伐,节奏欢快、舞步轻捷。

3.维族的基本体态和动律

基本体态

小八字步,重心略偏前,提胯、立腰、拔背、挺胸、垂肩、昂首,眼睛顺着鼻尖的方向看向远方,感觉辫子下垂。

基本动作

基本手形:立腕,手指松弛,中、拇指靠近,像一朵雪莲花。

手的动作:转腕:指尖带动,由里向外转腕。

点颤动律:1-右脚掌点地同时双膝向下颤膝一次,Da-右脚腕放松,脚掌自然稍离地,双膝向下颤膝一次。提示:做点颤动律要颤而不窜,挺而不僵。

托帽位:一手身体斜前方,与托掌位相似;另一手托于后脑勺处,肩放松不用力。

三步一抬:(以右为例)第一步右脚向8点上步,右手体前左手体旁托手,体对8点;第二步左脚旁垫;第三步右脚向2点上步,双手绕腕至右手托手左手旁平位(顺风旗位),身体同时转向2点。起步时快速后踢。

训练的要点和意义

维族舞蹈的节奏特点鲜明,多附点。膝部有控制又富含有弹性,手臂要有极强的控制能力,运行路线与身体要线条配合。步伐灵活善变,同时要有膝部微颤的动律。

4.傣族基本体态和动律

基本体态

“三道弯”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。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,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,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。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:指尖至手腕,手腕至肘,肘至臂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:立起的脚掌至脚跟,脚跟至弯屈的膝,膝至胯。

基本动作——手型

掌型:四指并拢,大拇指与四指呈90度直角。指根下压,手掌下压。

嘴型:大拇指与食指捏住,形成嘴型,其他三指打开。

基本动作——手位

一位:双手掌形,置于两边胯旁,指尖正对身体,保持胳膊肘、手腕的弯曲,指尖上翘,呈三弯。  

二位:在一位的基础上,保持手形,置于胃前,两手手背相对,保持胳膊肘与手腕的弯曲,指尖上翘。注意肩膀不能耸起,气息下放。 

三位:在二位的基础上,双手置于头顶,注意肩膀放松,手腕相对,靠拢。  

四位:在三位的基础上,保持右手在头顶的位置不动,左手放置于二位,同样保持领腕。

五位:一只手放置于三位,另一只手向旁伸直,手背对前方,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。  

六位:一只手放置于二位,另一只手在五位的基础上,手心上翻,手肘和手腕呈三弯。 

七位:双手向两边打开,手背对前方,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。

步伐与动律

起伏:重拍向下沉,慢慢的沉,向下走的要均匀,脊椎要垂直,蹲的时候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,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,向上提的时候慢慢的,跟下垂一样。

点步:主力腿站立,动力腿脚掌着地。可以在正前、旁、后虚点。

训练要点和意义

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,由于天气湿热,又生活在“宁静的田园”中,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,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,仪态安详,跳跃动作较少,节奏大都为2/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,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,重拍向下,双膝在弯曲中屈伸、动作,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;脚多为脚后踢,踢起时快而有力,落地时轻而稳。

5.佤族基本体态和动律

基本动律

屈膝上下弹动,强调节奏和韵律感,重拍时动作向下。动作幅度较大,随意性较强。

基本动作

一步跺:一脚向旁移动,另一脚跟上。

三步一跺:走三步,跺一下。

甩发:背部带动颈部甩发,可前后、两旁等。

手部动作:双手握拳,手心朝自己。配合脚下步伐,小臂往下打然后快速收回。

训练的重点和意义

佤族舞蹈动律主要以屈膝弹动,重拍向下。双膝屈伸、张弛频繁为主。节奏韵律感强,动作幅度从轻到重,上身随势起伏,下肢动作复杂,舞步变化大,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、豪放、粗犷、古朴浑厚的风格。

 

合作单位